澳城大社工系舉辦社工實踐與研究系列講堂之社會工作干預研究與實驗設計系列工作坊



  8月26日社工實踐與研究暑期講堂之「社會工作干預研究與實驗設計系列講座」圓滿收官。該工作坊由澳門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創新社會工作系主辦,以線上會議的方式進行,由張東航助理教授主持。共邀請了五位具有豐富國際社會工作經驗及深厚學術造詣的學者為廣大師生帶來七場精彩的講座,分別是(按講座時間先後順序排列):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吳世友博士、辛辛那提大學的郝秋麗博士、丹佛大學的王凱鵬博士、密西根州立大學的孫飛博士及北京大學的王文津博士後。

  

  该系列讲座主题设置多元、涵盖面广,學者們分別以幹預研究、癌症社會工作、RCT實驗設計、准實驗設計、社會調查的應用為題展開論述,充分体现了课程设计的交叉性、实践性和前沿性。

 

  吳世友博士在兩場講座中,重點介紹了社會工作干預的基本過程和研究案例,第一場講座中詳細介紹了問題分析和項目計劃、資訊收集與整合、設計干預項目、進行小規模初期試驗、評估及進一步發展干預、傳遞結果這一干預研究基本過程;又進一步解釋了具體執行步驟,共分組建團隊、選取干預、研究設計、干預與測量、數據分析、結果呈現這六步;最後强調了在干預研究過程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比如,干預研究的問題建立,可以先通過系統文獻綜述來瞭解某一領域以往的研究,發現研究間隙,然後再用PICO方法建立自己的研究問題。此外,使用合適恰當的數據分析方法也十分重要。在干預效果的檢驗分析上,實驗設計是最好的研究設計,對此類數據只需要使用最簡單的分析方法,而對於采用准實驗設計的研究數據,要注意缺失值的處理,使用多重填補法,同時注意分組偏差糾正,進行傾向值匹配。在第二場講座中,吳世友博士以非裔親屬寄養親職干預項目、寄養家庭或無家可歸青少年(10-15歲)情緒管理干預項目爲例,生動地再現了一項干預研究的完整過程,幫助聽眾在瞭解如何進行干預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其理解,並使之認識到干預研究是一種強有力的科學研究方法,後又專門解答了聽衆關於“干預研究樣本量及缺失值處理”的疑惑。

 

  郝秋麗博士聚焦癌症社會工作干預及研究。首先,概述了腫瘤社會工作及其在癌症治療中的重要性,腫瘤社會工作者的工作關鍵在於為患者和家人提供咨詢和情感支持,協助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治療決策和制定應對策略,進行財政和實際資源導航,倡導患者的權利和獲得護理的機會,解決癌症患者的心理社會需求。接著,以美國俄亥俄詹姆士城癌症醫院為例,講解了她在該醫院進行的干預研究。强調在研究過程中,患者的招募和保留極爲不易,癌症類型和階段的變異都有可能使干預面臨挑戰。此外,并發症和治療干預會影響干預效果或在研究中產生混淆因素,倡導加强跨學科合作,提高團隊之間的有效溝通和協調。最後,探討了社會工作干預對癌症患者心理健康的影響,强調腫瘤社會工作的研究有助於該領域的發展,能使人們認識到心理社會護理在癌症和生存中的重要性。

 

  王凱鵬博士以隨機對照實驗設計與分析爲題,講座分爲上下兩場。第一場主要介紹了RCT定義與意義、RCT設計、隨機分配的實際操作以及數據分析事項。在確定干預與結果變化的因果關係上,王凱鵬博士强調有三個重要假設需要進行驗證,一是時間順序、二是統計關聯、三是無混雜因素。接著,又介紹了RCT設計的三大基本類型:前後側對照組設計、僅後側對照組設計、所羅門四組設計,進一步講解了統計功效、樣本大小及分配比例的概念和幾個有用推論;第二場講座主要針對RCT數據分析報告和缺失數據處理展開講解。數據分析講解包括從一開始的對參與人員的招募、注冊、保留,參與者的前測特徵,到前測的特徵比較,再到干預效應分析,最後的敏感性測試。數據缺失處理方法主要介紹了鏈式方程多次插補和全息極大似然估計這兩種方案。

 

  孫飛博士從准實驗研究設計和分析入手,介紹了准實驗設計在社工研究和項目評估中的運用。講座一開始就點名了改變理論、邏輯模型、評估效果的重要性,認爲不論是干預研究還是項目評估,它們的共同目的就是發展出循証干預項目。接著,闡明了隨機對照實驗在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問題,爲進一步論述准實驗設計的可行性做鋪墊。又以密歇根的親屬家庭照料著干預項目爲例,重點介紹了數據分析的五個過程:初步評估、估算傾向值、傾向值匹配、平均檢查和效果評估。

 

  最後一次講座由創新社會工作系系主任陸珍妮老師和張東航助理教授共同主持,王文津博士後以“大規模社會調查在社會工作干預設計中的可能應用”為題。首先介紹了社會調查的基本概念、流程及步驟,並強調了循證實踐方法的應用。緊接著,王老師將社會調查與干預研究進行對比,並分別從“識別服務人群、探索作用機制、考慮環境因素、提供實證證據”這四個角度出發,描述了社會調查怎樣向干預研究轉化。其次,王老師針對青少年和老年人這兩類群體,分別以“青少年安全感與越軌行為”和“社會資本對個人健康的影響”這兩項研究為例子,從選題目的、研究設計、大數據收集、數據解讀、對干預研究的參考等角度詳細講解了大規模社會調查在社會工作干預中的應用。最後,王老師針對所講內容進行總結:她認為社會調查數據可以被有效轉化為干預研究,並為其提供理論和實證基礎,進而輔助干預研究的開展;針對二手調查數據,也可以通過恰當的數據、議題和方法選擇來為干預研究提供支持。在提問環節,老師及同學們對所講內容有著濃厚的興趣,並先後從理論模型、研究設計、數據統計、研究選題等角度提出了眾多問題,王老師耐心的一一解答了大家的問題,讓大家受益匪淺。

 

  本期講座吸引在線聽眾近1000人次,各位學者們娓娓道來、深入淺出的講解使得在場學生獲益匪淺,聽眾們更是熱情參與,互動頻繁。「社會工作干預研究與實驗設計系列講座」活动虽然已经圆满结束,但这只是一个开始的号角,我們期待更多专业人士參與到社会工作研究与专业培养中來,广泛的社会各界人士能提高對社會工作事业的關注,推动社會工作發展。接下來,城大創新社會工作系也將繼續舉辦其他主題講座,促進社會工作知識傳播與學術交流,歡迎大家關注城大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公眾號留意資訊。

 

  講義重溫:社工實踐與研究暑期講堂之「社會工作干預研究與實驗設計系列講座」 (密碼: 20230823disw)

內文撰寫:楊辛茹、李河漾